2025年8月25日,阳新一中暑期教师集训秋季岗前培训活动暨物理组经验交流活动在明德楼高二(1)班教室举行。全体物理教师通过经验分享、试题分析、理论解读与示范课展示,为新学期教学与高考复习明确方向。本次活动由物理教研组大组长詹康宁主持。
一、经验传承:往届备考策略分享
2025届高三物理组组长刘余彬老师和朱建华老师立足教学实战,提炼出九大核心备考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1、分层教学与培优:依据学情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专题讲座、难题攻坚等多渠道进行培优拔尖;
2、基础与方法并重:强化错题重做与小专题补充,夯实基础知识,训练解题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3、反馈与实践结合:加强作业检查与面批面改,充分利用实验室、科技馆等资源,重视动手实践;
4、细节把控提分:狠抓审题技巧与答题规范,引导学生加强知识记忆与体系总结。
二、真题剖析:新届备考方向精准锚定
2026届高三物理备课组长翁茂文老师以“近三年湖北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对策”为主题,展开深度解读:
(一)试题特征总结
1、结构稳定:全卷共15题(包括7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共40分;2道实验题,16分;3道计算题,44分),分值分布固定;
2、难度波动:2023—2025年试题难度呈现“中等—平和—回升”趋势,2025年计算量增大,创新题型增多(如压轴题融入数列知识);
3、知识聚焦:力学与电磁学占比70%—80%,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占比稳定,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等为高频考点;
4、命题导向:注重基础、强调情境应用(如“夸父一号”“远距离输电”)、突出能力与素养考查。
(二)一轮备考对策
针对学生基础不牢、知识体系混乱等问题,提出六大策略:梳理知识建体系、强化基础规范解题、深耕实验提技能、培养思维促素养、结合情境练应用、关注心态稳节奏,核心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理论引领:高考评价体系深度解读
学科代表赵才梁主任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一核四层四翼”内涵及物理学科落实路径:
(一)体系核心内容
1、一核: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物理学科需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2、四层:明确考查内容——核心价值(政治素质、科学思维)、学科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关键能力(理解、推理、建模、实验、创新)、必备知识(教材核心概念与规律);
3、四翼:提出考查要求——基础性(抓基本概念)、综合性(融知识能力)、应用性(联系生活与科技)、创新性(开放探究);
4、考查载体:通过“生活实践情境”(如生产问题)与“学习探索情境”(如科学探究),实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
(二)备考启示
建议按力学(力与运动、能量动量)、电磁学(两场两路)等板块构建知识体系,提炼等效、建模等物理方法,聚焦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训练。
四、课堂示范:教学实践范例展示
彭琛、卢小霞两位老师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题,呈现特色示范课:彭琛老师善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电路原理,引入现场电学实验,将抽象定律转化为直观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卢小霞老师逻辑清晰,从基础公式层层递进推导定律,每一步衔接物理概念,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两位教师的示范课分别从“实践体验”与“逻辑推导”两个维度,呼应高考评价体系中“应用性”与“基础性”的考查要求,为物理组教师后续优化课堂设计、平衡知识讲授与实践探究提供了具体参考。
此次大集备实现了经验、策略、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阳新一中物理组将以此为契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效,为学生物理学习与高考冲刺提供坚实保障。
图文:彭琛|詹康宁
来源:物理教研组
初审:焦龙河
终审:陈洪星
- 上一篇:齐心研考求精进,聚力赋能谱新篇|阳新一中2025年暑期集训之化学学科研讨会[ 08-28 ]
- 下一篇:凝心聚力备高考,笃行实干启新程|阳新一中2025年暑期集训之英语学科研讨会[ 08-28 ]